影音紀錄片
首頁>影音紀錄片
影音紀錄片資料

2019
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
楊文霓
現代陶藝推手—楊文霓
楊文霓、紀錄片
楊文霓於1946年出生,成長於上海,來臺就讀北一女中,畢業後赴美就讀密蘇里州威廉伍氏學院數學系,因修習陶藝課程而對陶藝產生極大興趣,後於美國密蘇里大學藝術研究所專攻陶瓷,副修設計,於1974年取得美國密蘇里大學陶藝碩士學位,為當時臺灣第一位陶藝碩士。隔年返臺後任職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科技室,進行材料與釉的實驗與研究;其後與夫婿郭聰田移居高雄,在澄清湖畔成立個人工作室從事創作。當時,臺灣陶藝尚處在萌芽階段,有勇氣開陶藝個展的並不多,因而,楊文霓豐厚的學經歷及優秀的作品,遂成為八○年代陶藝界的風雲人物。
楊文霓早期以容器作為創作起點,展現在故宮時期所累積的對釉藥、黏土的掌握,並在容器的基礎上,逐漸由「用」走向對「形」的重視,運用拼貼、手捏等技法,使「容器」蘊含創作者的情感與意念,使陶藝逐步邁向純藝術的領域。1990年代,楊文霓改以電窯創作,結合傳統陶瓷裝飾技法,創作一系列刻紋彩陶系列,作品多以青釉為主體,加以花草線條刻紋裝飾,造形簡潔富設計感,〈刻紋綠釉長瓶〉、〈立在枕盒的茶壺〉為此時期代表作。1999年後,楊文霓發展大型陶壁創作,此種轉變與公共藝術興起有關,也是藝術家試圖在器皿特性與觀賞者之間建立更緊密連結。此時期的創作,楊文霓將南臺灣炙熱的陽光與花鳥、樹葉、果實等燒製成繽紛亮麗的色彩,陶板拼組成大型浮雕,著重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呈現盎然生機。
楊文霓的作品有多種不同的風貌(包括陶瓷壁畫、陶柱與大形立體陶塑),就造形而言,雖然仍以傳統的器皿為主,但她不以瓶罐為限,突破以拉坯為主的創作方式,嘗試手捏塑型,並運用拼貼、組合、材質壓印等手法,創作造形變化豐富的作品。此外,楊文霓亦致力於現代陶藝的教學與推廣,撰文系統性引介國外陶藝的思潮與技術,公開個人製作過程的照片,並開班授課,舉辦陶藝營,建置陶藝網站「臺灣陶藝聚落」,帶動臺灣陶藝在風格與材料使用的多元發展,是現代陶藝在臺灣的扎根與成長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