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學刊資料
期數 :
123 期
出版年月 :
2022年11月
篇名標題 :
藝術家自營空間的展演行動—酸屋《變態路徑—2020臺灣美術雙年展平行展》個案研究
作者 :
陳冠穎
摘要 :
2020年10月22日《變態路徑—2020臺灣雙年展平行展》於「酸屋」藝術空間展出,作為串聯北中南地區的平行展單位之一,酸屋以共居式的生活空間為場所精神,通過身體和行為藝術的日常實踐,以及持續擴展的工作坊、講座與相關活動,企圖在新興的藝術空間中,創建另類生活與藝術社群的共學居所。然而,在近年來臺灣「藝術家自營空間」(artist-run space)的新運動景觀下,要如何界定「酸屋」的藝術社群空間呢?在平行展作為彌補(或強化)主展館的地理空缺中,小機構之間或與大機構的交流合作要如何展開實質的對話呢?觀眾的位置又在哪裡呢?當90年代「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的另一種選擇走向「後替代空間」(post alternative space)的生存思考,協商合作在當今已變成空間經營者的必備能力,那麼,我們要如何進一步看待空間∕社群背後的生產關係?
本篇論文將探究「酸屋」藝術空間的生產模式與其脈絡位置,並以《變態路徑》作為主要實踐案例分析,酸屋自2014年以藝術家分租工作室開始,至今轉向共營(CO-OP)與分租(share house)的共和模式,透過藝術家策展人(artist-curator)的展演行動,企圖開闢另一種想像道路的創造性實踐。筆者本身為酸屋團隊成員之一,亦是《變態路徑》的藝術家策展人,通過身體力行的實踐研究和文獻分析方法,探究酸屋在臺灣新世代的空間生產意義與其可能性。
原刊頁面瀏覽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