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紀錄片
首頁>影音紀錄片
影音紀錄片資料

2017
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
陳夏雨
內斂寫實 陳夏雨
陳夏雨、紀錄片
陳夏雨,1917年出生於臺中縣龍井鄉的富裕家庭,自幼便展現出對藝術的高度天分。中學時代,他自舅父那裡獲贈一臺相機,從此便迷上攝影、甚至萌生赴日學習攝影的念頭,1933年,十七歲的陳夏雨前往日本,然而負笈東洋並無想像中的順遂,同年便因病返臺,結束了短短幾個月的留學生涯。
怏怏返臺的陳夏雨,在養病期間見到了舅父由日本攜回委託雕塑家堀進二製作的祖父肖像,深受感動,於是立志從事雕塑。1935年,同鄉畫家陳慧坤正好由東京學成返臺,在聽聞此情況後,便介紹陳夏雨前往日本,進入前東京美術學校的雕塑教授水谷鐵也之門,成為其入室弟子。
1938年起他連續三年以〈裸婦〉、〈髮〉、〈浴後〉三度入選「新文展」,並於1941年晉升為「免審查」的資格。1946年返臺後隱居於臺中,每天埋首創作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作品極少公開展示。陳夏雨的作品以寫實為基礎,將創作對象的形態加以理想化,以細膩的手法呈現肌理、骨肉勻稱的美感。「表現靜態中內部所含蓄的生命力」,強調在簡明樸素的形態裡面,含有抒情的氣氛,在古典與靜謐的作品中,尋找形體的理想化。
晚年的陳夏雨,除了人體題材的作品外,也不時有些動物、歷史故事、甚至是佛教造像創作,但大多是小型的浮雕,作品氣勢雖不如從前之浩大圓滿,但仍可見陳夏雨高度的藝術才華。
臺灣雕塑,自黃土水、陳夏雨之後,已少有出類拔萃者,50年代以降,雕塑的發展大多籠罩在羅丹式寫實及亨利‧摩爾式變形的末流風格中,注重的是誇張的人物動勢和表情,對於細緻的人物型態和情感則力有未逮,而陳夏雨,有比麥約(Aristide Maillol)還要恬靜清潤的質感、比黃土水更為隱微內斂的表現,這樣的人物和風格,實在是臺灣雕塑史上彌足珍貴的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