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紀錄片
首頁>影音紀錄片
影音紀錄片資料

2019
臺灣資深藝術家影音紀錄片
廖繼春
色彩幻化—廖繼春
廖繼春、紀錄片
廖繼春出生於臺中豐原貧農之家,於臺北就讀國語學校時萌生對油畫的興趣,1924年赴東京美術學校圖畫師範科學習西畫。返臺後先後任教於臺南長老教會、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 (後改名臺南一中),作品多次於臺展榮獲特選,三度入選帝展,兩度入選日本新文展,並於1932年至1934年受邀擔任臺展西畫部審查員。其與畫友先後成立赤陽洋畫會、赤島社、臺陽美術協會,推展臺灣新美術運動,戰後並長期擔任「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審查委員,對臺灣畫壇具重要影響。
廖繼春早期受東京美術學校外光派畫風影響,作品構圖嚴謹,畫風寫實,以細膩筆觸表現南國的地方色彩,代表作有〈有香蕉樹的院子〉、〈有椰子樹的風景〉等。後受日本畫家梅原龍三郎影響,開始嘗試突破原有的形體與色彩,並將民俗色彩表現於畫作,如多幅〈臺南孔廟〉,以鮮亮的紅、藍、黃、綠原色入畫。
自1962年受邀赴歐美考察返臺後,廖繼春作品翱翔於具象與抽象之間,他以本土的主題為據,施以野獸般的色彩,使抽象、具象互相滲透、統一,散發出炫爛開朗的魅力。作品尤喜以粉紅色入畫,抒情感性、色彩豐富、奔放跳躍、和諧有致,極具有音樂性和個人特色。在其遺作〈東港晨色〉,即完全跳脫固有色,以粉紅色為主,在粉紅色的天空與河景中,搭配粉色的白、黃牆面,使作品洋溢著明朗生動的色調。
廖繼春是絕少從舊時代走過來,而又能跨進新時代裡的人物,從早期嚴謹寫實,轉向解放形體與色彩,後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揮灑出一片如夢似幻,亮麗和諧的風景。此外,戰後廖繼春任教於省立臺中師範學校、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藝專、文化大學等學校,學子遍及各地,致力於臺灣的藝術教育與美學扎根;並鼓勵與支持學生郭東榮、劉國松等人組織現代繪畫團體「五月畫會」。廖繼春不論在藝術成就或風骨上均受眾人景仰,影響相當深遠。